高林世纪管理咨询-欢迎您

0755-8279 3060
021-5608 6202
人才培养实践:如何从专业技术走向管理?
原创:范金 日期:2018-11-22
长青导言
本文以某公司基层主管的培养为例,阐述从专业走向管理的人才培养要点和实践经验。针对部门经理、部门总监等其他层级的管理者培养计划也可为鉴。

一、管理人才的成长路径


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任何管理者都是从专业技术的学习与积累起步,成为专业技术骨干后才转向管理工作,然后再从基层管理者走向中层管理者,从中层管理者再走向高层领导。正如任正非确定的华为干部选拔原则之一:猛将必发于士卒,宰相必取于州郡。


根据拉姆查兰的观点,管理类人才成长过程中将经历“六个发展阶段、五个关键转折点”,如下图所示:

                 

   


来源:《高管路径》——拉姆Ÿ查兰


在每次的转折点上,都需要在“领导技能、时间管理和角色意识”三个方面实现转型:



■【领导技能】:胜任新岗位需要的能力,特别是领导力。

■【时间管理】:新的时间分配结构,决定如何开展工作。

■【角色意识】:新的信念和价值观,如何让工作聚焦到角色定位。


本文探讨的基层主管(班组长),正好处于第一个转折点上。这个看似是最基层的一个点,却可能是最难逾越的一道坎。因为员工将从管理自己变为管理他人,产生质的改变。如韦尔奇所说:“成为管理者之前,成功取决于个人;成为管理者以后,成功取决于他人。”


在这个个人转型的关键阶段,员工将会遇到严峻挑战,这都来源于价值判断出发点的变化——从自我思考到为他人的考虑。例如,主管们可能会忽略与下属沟通的重要性,不愿意花时间去倾听下属的意见,还是按照以往单打独斗的工作套路去完成任务。或者会习惯性地事必躬亲,直接替下属把活给干了,而不是花大心思去辅导下属学会如何去做。


二、某公司基层主管的管理问题描述


行业中,对基层管理者的管理存在两种定位:


►1、某些公司对基层管理者的管控,只垂直管理到部门经理级,更低级别的人员(例如,主管或班组长)则不纳入管理者的范畴。这些公司的管理层级,通常划分为“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三个层级。


►2、另外有一些公司,将部门经理定位为中层管理者,而将“主管、班组长、研发部门中的Team Leader”定义为最基层的管理者。这些公司的管理层级,往往划分为“高层领导、中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四个层级。


无论以上哪一种定位,基层管理者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管理者,往往50%-80%的时间在负责专业技术工作,其他的时间负责部门或团队的管理。


某公司的主管级基层管理者有300多人,从“职责定位、选拔、培养、考核和薪酬激励”等环节,过去一直都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定位不清楚】:有的主管基本上不承担管理职能(团队规模只有3-4人),而有的管理工作占去40%左右的工作时间(团队规模超过了20人)。


➤【选拔程序混乱】:有的主管是按严格的选拔程序选拔出来的,甚至还有竞聘等环节,而有的则是由部门长直接指定。


➤【“自然”生长】:主管(班组长)上岗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技能相关培训,处于“放养”状态。


➤【考核激励与职责不匹配】:主管(班组长)与一般的技术骨干相比较,绩效考核指标、薪酬体系都没有变化,对他们成长的导向性激励不足。


三、某公司基层主管的管理能力培养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公司希望对主管层的管理能力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升级。从主管(班组长)管理能力成长的目标和整个过程出发,我们设计了“职责定位、选拔、培养,到考核激励”四大管理过程,如下图所示。限于篇幅,本文重点阐述“班组长培养”相关部分内容。


如前文所述,在人才成长的六个阶段、五个转折过程中,每一次晋升都需要在“领导技能、时间管理和角色意识”三个方面的能力转型。对于基层主管来说,重点提升内容包括三个核心维度:


➤【领导技能】:胜任新岗位需要的领导(管理)能力,核心内容包括“计划制定、知人善任、分配任务、激励员工、教练辅导”。

➤【时间管理】:新的时间分配结构,决定如何工作,核心内容包括“绩效评估,部分工作时间必须用在管理工作上”。

➤【角色意识】:新的信念和价值观,如何让工作聚焦,核心内容包括“重视管理工作,通过他人完成任务,而不是凡事亲力亲为”。


基于基层主管成长路径的转变,以及上述三个方面的转型,我们推导设计出主管(班组长)培养的核心内容框架,如下图所示:



四、某公司基层主管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确定的基层主管(班组长)培养核心框架,设计了为期3个月,以721模型、行动学习方式为重点的培养方案。


721培养方案


以“目标计划管理”培养项目为例,按72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方案设计:


1、【培养目标】:掌握计划管理的技巧,包括目标设定、目标计划分解、监督执行等。


2、【培养周期】:整个培养周期持续进行3个月,以月度为周期循环进行。


3、【培养方案】:


► 培训:首先组织1天的“目标计划管理”专题培训,由公司人力资源组织。

►管理实践:培训结束后,要求参与培养的基层主管,每月制定其团队的月度工作目标与计划,并组织实施计划。由其所在部门的部门负责人承担指导和监督职责。


► 经验分享:每个月的月底,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目标计划管理的经验分享,对一个月以来的目标计划管理经验进行探讨和分享。


行动学习培养方案


以通用管理技能中的“流程优化管理”为例,按行动学习的模式进行培养方案设计:


1、将基层主管(班组长)进行分组,组建若干个行动学习小组,每个组设置组长一名,配备催化师一位。其中,职能部门的主管小组选择了“合同审批流程”作为行动学习的主题。最终确定的行动学习目标:在合同审批风险完全受控的情况下,将合同审批的时间从目前的半个月优化到一周之内完成。


2、催化师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分析、研讨公司“合同审批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研讨过程中,催化师穿插讲解流程问题的诊断方法。


3、基于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小组对“合同审批流程”进行重新优化设计。催化师穿插讲解流程优化的方法和技巧。经过小组的反复质询、研讨,在确保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最后将合同评审时间压缩到了五个工作日。


4、小组优化后的“合同审批流程”,通过公司主管领导审批,正式推行实施。


总之,从专业技术走向管理的人才转型,绝对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情,需要企业有组织有计划的去实施转型方案。这里,企业必须在两个方面下足功夫:首先是选对人才,将适合走管理通道的专业技术骨干筛选出来(注:不适合走向管理岗位的看是否可以继续朝着专家路线发展)。之后,再实施管理人才的加速培养计划。








【长青视野】是高林世纪管理咨询-欢迎您打造的专业观点传播平台,致力于为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传递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业思想、观点、方法、技巧和资讯,内容囊括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与领导力、流程与组织管控、人才管理及薪酬激励机制等各领域前沿话题、专业观点或典型咨询案例。欢迎扫描页面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